请 选 择

我在想,该怎样写一篇随笔,才能让它读起来不像以前的日记一样,字里行间全是怨天尤人的味道。以前的日记,总有一种诉说不甘,不该“流落至此”的感觉,总是在遗憾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一点。但是,当时自认为虎落平阳的我,现在在武大也只是前十几名。最后虽然侥幸拿到了保研资格,却也只是保研本校。我开始思考,我是怎么慢慢走到这个地步的?

我潜意识里对考入武大并不满意。从高中开始(甚至初中开始),我就一直被老师们寄予厚望,他们认为我是能考清北的种子选手。然而现实证明我只是个很普通的人,只是个陪跑的人。但是,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强烈落差让我很沮丧,甚至开始后悔高中时做出的参加竞赛的选择。如果没有当时学习竞赛花费的大半年时间……

到了大学,我自信地认为只要搞好学习就可以了。大学期间我的学习成绩还是比较不错的。大二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需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与比赛。后来,我也确实参加了一些,比如说八段锦比赛、软件开发比赛,结果就是那段时间无比紧张,最后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成绩,就作罢了。我想,我这个绩点应该也可以碾压他们了吧。结果,到了评奖学金、评保研排名的时候,我怎么也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靠比赛、论文和专利拿到那么多分的。我终于意识到我努力错了方向,与其在分数上卷,不如在比赛、论文和专利上多出力气,至少这些以后比绩点更有说服力。我后悔了,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去主动参赛比赛,只是在有人邀请时,才去打一打比赛。

最后,有着不错成绩的我最终选择了留在了武大。看着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去了更好的大学,而我还是留在了武汉大学,心里总是有些不太好受。尤其是那些感觉平时“不如”(真的吗?)我的人,最后却还去了中科大、清北啥的,更是让我觉得 emo 。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去准备参加其他院校的夏令营。虽然当时我室友说了我很有希望上其他的学校的,但是我又有太多的顾虑,比如担心准备其它学校的夏令营结果连本校的夏令营优营都拿不到什么的;比如我已经先找了一个本校的导师,再去参加外校的之后会不会做毕设的时候被卡;再如摄影测量这种冷门专业,外校的实力可能也没有本校强,等等。在保研的比赛已经结束之后,我才知道我与他人的信息差有多么的大,之前那些顾虑只是不愿走出舒适区的借口罢了。我又在后悔为什么没有早做准备早点了解其他高校的情况。

同方向的一个室友也选择了保研本校。但是他选择的是做深度学习的老师,而我选择的是做摄影测量的老师(也有一点计算机视觉?)当我看到他这三四个月的学习已经有了成果的时候,我焦虑了!即使是和我路线最相似的同学,后面选择的道路也似乎比我顺利。

说白了,还是因为对未来感到焦虑了吧。永远都看着别人的好,永远都在拿自己和别人比,永远都在看别人的成果,这也是我上大学以来焦虑的根源吧。

不管怎样,最终还是要接受现实。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选择,选择过后,就只能继续前进了。就像高尔顿板的一个个分叉口,落向了一边,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半的可能。虽然还存在逆转的机会,但那终究是少部分人的幸运。

正因为无法知晓“如果”的可能性,我才会幻想另一种选择会是更好的,自己选的是更差的。正是害怕这个结果,才会在每一次关键的选择中犹豫不决。也正如高尔顿板预言的结果一样,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人,既不是最坏也不是最好。经历了许多事、许多选择后,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只是正态分布的普通一员。

如果永远都在为错失了更好的选择而沉湎于后悔之中,那就没有时间让自己的选择变为更好的选择了。后悔无用,正视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才是更好的选择。希望自己今后不再陷入后悔与自责的泥潭,而是吸取教训,更自信地前进。

未选择的路
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因此走出了这迥异的旅途。